close

是暱名,不是匿名。暱名之意,有點是代稱,而不是故意隱藏的意思。在數位時代,要能知道別人的本名,好像不是件容易的事,特別只是簡單網友聚會上,很少會知道誰姓什麼,誰叫什麼名字。而暱名背後,還有的是這個人與網路上的樣子,那些差異。

C總是優雅的,本人。我悄悄的跟他說,跟他碰面我總會有一些無法與網路上的他相連結的感覺。他笑著說是因為工作穿得比較正式吧!其實是因為網路上我們夠熟稔了,有些話毫無考慮的就說,也沒有什麼顧慮。偶爾打個「:P」吐舌頭的表情符號,或是「:)、:D」這些帶有表情的樣子,就可以帶過一些時候,不小心的口無遮攔。打字畢竟沒有什麼表情,即使加了一些情緒上的字句,沒能面對面,也就無法真的感應那樣的情緒。

網路上要熟稔很容易,多聊幾句話,多有些互動,一下子就容易熟悉起來,但是面對面的熟悉,就沒有那麼簡單。人有動作、姿勢、舉止,能不能真的跟一個人舒服的對話,不只是「說話」而已,那些細節,才是真正對話的關鍵。像C,就是一個十分有禮的人,不是那種不熟悉而產生的禮節,也不是那種刻意裝出來的禮貌,與你說話,他的姿態是熟悉裡,仍舊不失紳士的風範。倒不是網路上他就不那麼有禮了,那些舉動,你只能在他站在你面前時,才看得見,是身體的、表情的、舉動的。

即使老是覺得C與網路上合不太起來,但與他對坐,卻也是十分舒服的。

又說K好了。算是熟悉,網路上也熟稔,但可能所關注的事情不同,話題不多,有時候就是閒聊家常,或者抽菸的時候,坐下來聊網路上的人,聊他自己。一般時候,與他同行,你聽他說話,比你自己說話來得重要許多,但是只能在與他面對面時,你才覺得這個人是真的,因為不只是網路上與他的距離遙遠,那少之又少的互動,有時你都會以為,那個名字是虛擬的那般,不夠真實。僅能在他站在你面前時,你也才能從他的表情看見他在網路上那般的疲累、開心,或者,其他!

其實網友一多,沒見過面的,都是記暱名下的樣子,網路上的發言或是關注的事,見過面的,就可以慢慢延伸那些這個人的樣子,暱名就不是暱名,會開始立體起來。有手有腳、有笑容有動作、有對任何事情的反應,即使是個很怪的咖,你也可以知道這個咖到底跟你同不同調。至於本來就認識,因為網路又多了一層網友關係的那些人,就沒有所謂網友或朋友的問題,因為本來就認識,在網路上也不爆露太多,見了面再說也無妨,反而在網路上的互動,就更為日常的簡單了。

暱名是網路上用的,網路上的形象。拉到現實生活,只有面對面,才能看見那些藏在網路上那些樣子的變化,有些不盡然全部表現在外在,但卻比網路上的形態,更為真實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換日線 的頭像
    換日線

    換日線|散

    換日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