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有一個很瘋狂的舉動。與人對話時,總會從人的話裡,記起書名、音樂、電影、電視。一感興趣,就會瘋狂的找回,想看看自己的感覺是否跟那人一樣。或者有什麼不一樣。想要證明,或者反駁些什麼。《做愛後,動物感傷》的DVD就是這麼來著的,在Twitter上的對話,讓我買下它。A問我:「這是我們這個年代(西元一九六幾年出生的)看的東西,你為什麼想看?」就是為了上述理由。我想理解那個年代,想要知道他們看過什麼,討論的東西是什麼。

這種行為很累。家裡堆滿一堆自己根本看不懂的社會學、讀來覺得艱難的村上春樹、根本看不下去的《百年孤寂》,還有卡謬的《瘟疫》,以及莫名其妙蒐集的卡爾唯諾的書。這些東西堆在家裡,都有其原因,而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資訊焦慮,另一部分來自於與情人的對話,跟不上,所以有社會學、有《百年孤寂》、有《瘟疫》,和卡爾唯諾。至於村上春樹則是為了出版社出清,便宜也就帶回了。

《做愛後,動物感傷》的DVD背後寫著:「20歲失戀時,你哭是因為你覺得不會再愛上任何人,過了40,你哭則是因為以後更不可能了!」幾乎已經快要遺忘,20歲那幾年失戀的心情是什麼?是世界即將毀滅,是曾經構築的美好就此崩解,是除了戀愛以外什麼都沒想過的世界突然就在眼前,是那些有著另一個人的生活就此失序。

20歲,是個美麗又擁有著力量的年紀。當回頭去看正在失戀的20歲的人,那些失序、脫軌、混亂、毀滅、瘋狂、沒自信,等等等等的任何行為,「那真的是20歲啊!」離開20歲以後,要再回頭,要再把自己的生命過得如此慌亂,好似失了準,好像一切就太不應該那樣。可是戀愛本來就沒有年齡的限定,誰都會因為失去了一段愛情,而失魂落魄的。

原先以為,抽身快的在失去戀情時,是種罪惡,以為是殘忍的。後來才知道,抽身太快那樣沒有情感,好像是因為情感都用在20歲之後,那次失戀了。想毀了另一個人,想毀了自己,想在那個世界縱身一跳,把毀滅了的愛情世界,一下子終結。只是到後來,你會知道,那不過就是一次失戀而已,後來等著你的,還有好多次,後來你要看到的事情還有好多,僅那一次的年紀,也就真的僅那一次而已!

那是20歲的失戀。你的20歲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換日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